11月7日,美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发文称,美国民众总体仍肯定自由贸易,但目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阵痛已将反自贸情绪推至临界点。随着经济进一步开放,美国政府应提高社会支出,以保障社会公平、稳定社会情绪。 文章指出,在其他发达经济体中,贸易开放度提高往往伴随着更多的政府干预,包括更为广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险政策和政府工作人员增加。由于各行业、群体在自由贸易中有赢有输,政府要在把蛋糕尽可能做大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就必须扩大社会福利和保障。上世纪六十年代各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这种做法,但美国是个例外。尽管如今美国受全球市场冲击更大,科技进步导致就业压力上升,但本世纪初美国政府最终消费支出(GGFCE)的GDP占比相较上世纪60年代却下降了。相反,OECD国家总体GGFCE的GDP占比随贸易开放持续提高。 这种自由贸易和“大政府”的组合核心在于扩大政府投入以维护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若没有配套的政府保障措施,自由贸易进程也将会受阻。美国大选明显的保护主义政治倾向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此前桑德斯称美国应向丹麦和瑞典学习,这两个国家政府社会支出均偏高,有力地保障了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缓解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冲击。 美国总体从自由贸易中受益,但成本分担不均。左、右翼民粹主义候选人通过攻击自由贸易获得民众支持,但贸易本身并不是元凶,许多发达经济体均保持了高度贸易自由。区别在于,他们同时扩大了政府社会支出来应对随之产生的社会动乱和不稳定因素。美国应当意识到这一点,两党间自由贸易共识才能得以维持。 (来源:PIIE 摘译:国际财经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