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一些岛屿经济体因其物理隔绝性受影响较小,相较大陆国家更具应对疫情的“韧性”。但是,未来如何保持这种“韧性”?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上发布的《全球岛屿发展年度报告(2020)》指出,岛屿经济体由于相对隔绝性和得当的卫生治理策略,在疫情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但由于产业类型单一及粮食安全的脆弱性,这种“韧性”面临严峻考验。 5月30日,威斯尼斯人wns888入口中国教务部组织海南省第四期会计领军人才开展结构化研讨活动,本次结构化研讨由教研中心于岩岩教授主持,同学们通过岛屿经济体在疫情中兼具“韧性”和“脆弱性”角度出发,针对公共卫生健康领域、深海科技、热带农业与种业创新、生态环保新能源、生命与健康等领域的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进行深入探讨。疫情中的岛屿经济体如何开放经济同时确保当地就业,保护当地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共有的社会关系也是本次讨论中的重点问题。 结合上述前提,报告通过从宏观角度分析海南经济“脆弱性”的问题、原因以及对后疫情时代海南经济建设相关的建议对策。 海南省属于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春,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是一个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也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海南省也因其自身拥有天然的物理隔绝性,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的有效措施,使海南省相较其他大陆省份所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体现了岛屿经济体所面对疫情时的“韧性”,但作为岛屿经济体普遍存在的“脆弱性”也十分突出。 一、海南省经济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典型的海岛经济发展体。近些年,海南自贸港政策连续落地,但经济发展仍然明显落后于其他特区,究其原因,人才不足、缺乏资金、技术匮乏、物流成本高等原因是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其中最重要的是: (一)政策落地滞后,制度创新力度不足 政策的落地较慢,比如岛民政策。国内其他地区的自贸区政策持续突破,与海南的自贸港政策逐步拉齐,如珠海横琴的相关政策,使海南的自贸政策逐渐失去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二)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人才吸引力 1.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度不大。虽然有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以及其他的一些诸如落户等政策,但这些政策对比国内其他地区的政策吸引力不足,在实际实施时也有限制。 2.人才流失严重。海南的自然气候湿热,许多外来人士并不适应海南的气候,导致部分人才无法适应海南生活工作。此外,海南的基础教育等方面与北上广深及其他特区也存在差异,子女教育明显落后内地,也导致高端人才不能带子女家属前来,导致无法吸引人才流入。 3.省内高等教育资源薄弱。海南省本科院校较少,海南大学是全省唯一进入“211建设”的重点高校。即便是在华南区域范围内,海南省在高等教育资源拥有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处于劣势,和全国其它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相比就更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 (三)物流成本过高,限制第三产业发展 1.海南地理位置的限制,没有打通陆路运输渠道。过海方式单一且时间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海南航线少,货物出口往往需要中转,也抬升物流成本。目前海南的产品只能通过空运及海运,物流成本高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高。 2.冷链基础设施薄弱,增加了原料的储存成本。海南的生鲜食品需要依赖内地的供应,但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生鲜储存、运输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物流设备设施落后,资源缺乏整合,运输和仓储管理粗放、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低、收费贵、名目多。 3.采购和市场“两头在外”,导致物流成本增加。海南没有实业,消费市场极小。由于自身规模限制,导致海南岛内的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无法在岛内自给自足,形成自我循环,因此海南岛需要的物资需要自外地购买,而其生产的物资由于内部市场规模小也需要外运,这种“两头在外”的情况再加之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整体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四)产业结构单一 岛屿经济目前主要依赖于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尚在在成长的初步阶段,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并不充裕的困境,资金的吸附能力和输血能力较弱,提供的资金体量较少。生产要素、市场容量等约束条件,使得岛屿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单一,经贸对外依存度较大。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市场容量较小、对外依存度较大的海南岛受到了“封闭式”全球环境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更大。 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海南省经济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加快对海南自贸港政策的研读,加快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 加快海南资金自由流动,大力发展海南进出口贸易,真正做到自由港的贸易便利化和资金自由化。人才引进优势政策实际落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大数据建设,简化监管手段,利用数据化去实现风险管控,加快封关进度。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建设。 1.加大本地培养力度。依托高校和社会培训力量,高校和社会结合,培养适合海南自贸港自身需要的人才力量。 2.加大政策的吸引力度,增强可持续性。不能仅通过税收政策作为吸引人才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给与财政政策扶持、产业政策支持,让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能够感受到“省税”的同时,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产业发展的红利。 3.加强建设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保证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让高端人才能够享受到如其他重点城市相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确保家庭不存在后顾之忧,进而能够安心工作。 (三)加快建设交通枢纽,降低物流要素成本 1.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加大岛屿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给予资金扶持,保证冷链基础设施在海口、三亚和儋州洋浦的合理布局。运用“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等物流减税降费政策,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优惠政策 2.打造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全力做好三亚新机场建设工作,加快枢纽机场扩能升级,有序推进支线机场新建改建,提升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优化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全力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加快建设产业大港,着力打造国际邮轮港,推动建设战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构建以海口、三亚全国性综合枢纽为主,洋浦、文昌、琼海、东方、琼中、三沙等为基础的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延伸辐射范围,提升战略保障功能和国际服务能力。完善全岛游艇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加强与环岛公路、环岛铁路、空港、海港等交通网络设施的有机衔接。补齐海南游艇产业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放宽游艇管制制度,落实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在游艇产业落地等。 3.降低物流信息成本。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铁路、港口、航空等单位要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信息。对出厂前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货运车辆,任何单位不得要求重复加装卫星定位装置。建设岛屿物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保障进出岛和岛内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物流运营主体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四)加快创新农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 1.加快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建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将椰子、槟榔、橡胶、水产养殖、特色稻、地方猪等方向纳入国家自然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支持方向,汇集全国力量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切实支撑做足“季节差、名特优、绿色有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文章。 2.围绕发射区、起步区、旅游区“三区”建设,坚持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加快引进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的龙头企业,将重点发展火箭研发与制造、卫星研发制造、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航天技术应用、卫星数据开发应用、航天国际贸易等产业,建设国际一流、对外开放、融合创新的商业航天发展示范区。
(海南省第四期会计领军人才全体学员)